《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20:37:21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2篇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2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

与其说汉修先生是一位作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他对雷伊写作多的知道似乎再告诉语文老师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他给雷伊出的十个问题,都是与他生活紧密相关的;1、你是谁?2、你长什么样子 3、你的家庭什么样子? 4、你住在哪里 5、你有宠物么?6、你喜欢上学么?7、谁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 9你有什么烦恼?10、你有什么愿望? 这使我想到我们平时让学生写东西。总是忽略他们的表达爱的需要,我们出的命题是许多学生并不愿说或无话可说的,总是为了作文忽视作文的根本意义不是么?

这十个问题多巧妙啊,介绍自己,介绍家庭,介绍朋友包括宠物,介绍烦恼而非比快乐事实上的事比快乐的事更容易留在记忆力,更容易表达。这十个问题,每个都可以让雷伊很自然,顺畅地表达,这是使他觉得“写信并不讨厌”的根本原因。试图如果汉修先生给雷伊介绍一大推的写作技巧,然后郑重其事地列出诸如“有趣的事”“难忘的事”等作文题目,结果又会如何?哈哈,不言而喻!

还有雷伊第一次写日记遇到困难时,汉修先生建议他假装自己是在给某个人写信。看起来收效不错。我想许多孩子在初写日记时不知该写什么好,大脑一片空白。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们自由、紫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话可写。雷伊妈 妈的形象时最令感动的。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孩子是很不容易的,而一个贫困的单亲母亲就更难,作为这样的母亲还能句多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让他客观地理解和看对人生的挫折,更是难能可贵,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 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小雷伊长色很难过了影响,这一点我们在他对用因作品没有得奖而从放弃写作的同学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我觉得有这这种想法很愚蠢。我听说真正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候也会被退稿。我想人没有一帆风顺的”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雷伊的成长而由衷地高兴。

在雷伊的家里妈 妈给了他充足的爱和尊重。妈 妈以平等的身份与雷伊真诚的交流,使他逐渐懂得爱、理解和宽容。

除了汉修先生的妈 妈以外,文中还有一些人物对雷伊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孩子成长的关爱与鼓励,也不时令我感动钦佩...... 像时刻关注他提醒他的法兰德林先生,把汉修先生的新作第一个给雷伊看的图书管理员、理解学生的睿智的校长、负责任的爸爸、欣赏和鼓励雷伊的女作家,正是他们使雷伊小小的心灵逐步成熟,自信,鼓励起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

《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男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书中一个个人物形象,清晰、可敬。在我眼里,这本书不仅仅是故事,它还会给父母、孩子、老师带来许多启示。无怪乎《纽约时报》作出这样的评价:"极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体感,技巧出色,确实是一部佳作。"

一、一个普通的如邻座同学的孩子——鲍雷伊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描述了一个普通到让人觉得就在身边的男孩形象——鲍雷伊。他安静、内向,并不是超常生,也没有什么特殊才艺,甚至最初还不喜欢写作,讨厌做额外的作业。这样的人物让我怎么都觉得他就是我们班同学中的那几个。而更特别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用雷伊用书信和日记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这个普通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雷伊渴望父爱,渴望被人注意,渴望朋友。从最初他不喜欢写作,到后来觉得写信其实并不讨厌,而且变得怀念那些写信的日子,再到后来,喜欢上写作,每天坚持写日记,最后能够获得荣誉入围奖;从不理解父母的离异到慢慢坦然接受;对于丢午餐事件,从一开始的怨恨,到想办法捉住小偷,再到对小偷的宽容,一步步的成长和转变,作者都写得细腻,而又真实感人。

鲍雷伊的父母离异,虽然他一直希望父母能再次和好,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理解父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能做得到?

二、一个倔强而坚强的母亲——雷伊的妈妈

雷伊的妈妈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单身母亲,生活如此贫困,独自把孩子拉扯大,难度可想而知。生活的艰难并没有让这位坚强的女性低头。她始终不忘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让他客观的理解和看待父母的感情问题,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挫折。所有这些,都让人肃然起敬。"我望着海浪,都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妈对人生的态度,无疑对雷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点,我从后来他对因作品没有得奖而放弃写作的同学说的话可以看出:"我觉得这种想法很愚蠢。我听说真正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有时也会被退稿。"是的,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不禁为鲍雷伊的成长中有一个好母亲而由衷地高兴。

贴近生活,走进内心,引起共鸣,这也就是我喜欢《亲爱的汉修先生》的理由吧。建议大家都去看一看这本好书。

===

大家好,我叫朱羽彤,台南小学六(1)班学习委员。我爱读书,一拿起书本就会忘记外界的一切,我走进书中,与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同悲同喜。我也爱写作,我喜欢用手中的笔表达我内心的情感。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我仿佛觉得主人公就是我们周围的人,他们的生活境遇与我们何其相似,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则给了我更多的启迪。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3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觉得它并不是一本好书。全文都是日记和书信的格式,我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便翻了翻,也就不看了。不过,有一天,爸爸无意间翻看了这本书,并引导我进入了这本书中的世界,我发现了许多好玩又有趣的故事。

书中给汉修先生写信的鲍雷伊是故事的主人翁。在鲍雷伊二年级的时候,他读了汉修先生写的《狗儿快乐的秘诀》这本有意思的书,鲍雷伊便开始天天给汉修先生写信,让人惊奇的是汉修先生竟然每次都会回信。在鲍雷伊的班上,同学们给许多作家写信,可那些作家都没有回信。我从中体会出了汉修先生不居高临下,和蔼可亲的优秀品质。

鲍雷伊在书中是个倒霉蛋。他刚刚转学的班上,每天都有人偷他的午餐,害得他中午都吃不到午餐,下午的时候都饿晕了。为了这,鲍雷伊在饭盒上安装了一个报警器,可那一天报警器给鲍雷伊自己弄响了,虽然没抓到小偷,但是自报警器响过以后,鲍雷伊的午餐就再也没有被偷过了。也许鲍雷伊是故意把报警器弄响的,他并不想真正抓到那个偷他午餐的人,让他从此抬不起头,他只是想用警报器警告那个偷他午餐的人,让他不要再做不好的事情了。我喜欢鲍雷伊的宽宏大量和善良。

鲍雷伊还是可怜的孩子。鲍雷伊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跟着妈妈生活,他每天都希望 ……此处隐藏6977个字……午餐。对小雷伊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他总是早上出门就开始为这个事情烦恼。他想了好多办法,比如贴上标签,时时盯着自己的饭盒,做一个报警铃,等等。就在他的警铃成功响起,有点小得意,并在同学们中间流行起来后,他开始不再想这个事情了,并庆幸自己不知道小偷是谁,因为他还要跟他在同一所学校念书呢!他还写了很多事情:公路上孤单遗落的一只鞋,爸爸的卡车,失踪的小狗班弟,父母的离婚,等等。雷伊的日记越来越丰富,从仅仅把听到的对话抄到日记本上,到渐渐地用叙述的方式把对话融到日记中。当然,可爱的雷伊还不知道自己的变化,他还在为写作寻找素材、原料和技巧苦恼,盼着汉修先生支招写出一个故事。经过一次青少年作品评选后,他从另一个作家口中听到了自己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内容和风格,坦白地、感情丰富地写出所知道的事情。其实这种评价是作者故意提示让我们看到的结果,在小雷伊眼中,只是有点不可思议,有点自豪,他最希望的是让妈妈感到骄傲,把事情全部告诉爸爸。

日记开始成为雷伊的习惯,他发现好多事情需要记下来,好多话想说给“日记”听。无怪乎阅读推广人王林说:“与其让孩子买很多作文书,不如买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与其让孩子从作文书中学习写作技巧,摘抄妙词警句,不如看薄薄的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慢慢练写作“内功”。

这本书还可有多种解读,比如孩子对陌生人的信任感,孩子眼中折射的成人世界等。但让我最受益的是,从雷伊的日记里,我看到一个孩子“自然”成长所经历的“情感波折”,对成人世界的悲伤、离别、苦痛、快乐,孩子们能找到他们的接受和处理方式,有时候能处理的很好,比一个大人做的还要棒。所以,我们应该对孩子有信心,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判断是非,理解生活。我们只需要轻声提醒他们,记下自己的这些事吧,那是成长的礼物。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1

还记得二年级时,我第一次在我家书柜里发现《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当时我只是觉得这个书名挺有趣的,就翻开看了起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里面的故事一点意思都没有,就是写信、写日记,写信、写日记……而且这些信和日记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就像一杯白开水。可这次当我再看这本书时,我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原来我觉得平淡无味的语言,现在读着觉得特别真实,鲍雷伊的喜怒哀乐都展现在我的眼前。书中“午餐袋之谜”让我觉得有趣;鲍雷伊父母离婚后,他爸爸来看他的场景让我感动;书信中鲍雷伊每一次署名的变化,又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在这本书里,我很佩服汉修先生,他让鲍雷伊通过写信的方式,爱上了写作。我更加佩服鲍雷伊,虽然他开始也不太情愿写日记,但还是坚持下来了,一直坚持以假装自己在和“假”汉修先生写信的方式写日记。

鲍雷伊不但在写日记这件事上坚持不懈,在“午餐袋之谜”中也让我看到他的坚持。他的午餐袋里总有些好吃的东西,可常会被别人偷走。这让鲍雷伊很气愤,他想了很多办法:如上学途中就把午餐吃掉,但是到了下午就很饿了;在午餐袋上写个假名,不久也被识破了;更夸张的是他用大捆胶带把午餐袋封起来,最后差点连自己都没吃上饭……虽然这些办法都没有成功,但他没有放弃,继续想办法做防盗警报器……

这学期谢老师让我们写“侃侃”,每天记录生活中的小事。一开始我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写几句就没话可说了,好几次还拖拖拉拉没有完成。看到别人的“侃侃”写得那么真实生动,还有些同学坚持写了一段时间,得到了爆炸星,直接升级为班级小写手,我可羡慕了!

我也想升级,我也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妈妈说,你看鲍雷伊是怎么做的?我恍然大悟,我也找一个假汉修先生给他写信,把文字写在纸上,就有种跟远方的朋友对话的感觉,那一定是件很好玩的事情。鲍雷伊能坚持下来,我也要努力坚持下来。

好几次写侃侃我都感觉无从下笔,妈妈说我没留心生活。于是,上体育课时,我细心观察身边的同学;午餐时,我也在搜寻写作素材;课间,我会回忆一天中哪一点最值得记录……

就像《犟龟》中的那只意志坚定、不达目标决不言弃的小龟一样,我每天都认真完成侃侃随笔。渐渐地,我写侃侃的时候不再需要抓耳挠腮了,文笔也越来越流畅了。坚持真的很难,但坚持的魅力也是无穷的。也许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会遭遇讥讽,也会有热情的挽留,有不屑一顾的眼神……但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2

本书共有八章,以一章书信一章日记的形式推进,从开始的书信长日记短,发展到后面的书信越来越短少,日记越来越长,越来越精彩。采取这样的形式非常符合鲍雷伊成长的实际,也符合他写作水平不断提升的实际,当然也符合现实——不可能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作家写那么多的信,真正的成长还是在自己写给自己的“信”——日记——中。

书中的线索有三条,一是小男孩鲍雷伊与作家汉修先生的通信交流,二是鲍雷伊在新学校的事情,主要有午餐被盗、小作家比赛,三是鲍雷伊的家庭,包括爸爸妈妈的婚姻、鲍雷伊对父母情感的变化等。这些线索交叉推进,故事看似普通,但因为有鲍雷伊丰富的情感变化、心理成长在里面,所以又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对于孩子来说,理解鲍雷伊的深层心理、情感还是比较难的,毕竟她只有六岁。所以当读到最后,我都有些哽咽时(我的“泪点”较低),她还在欣赏最后一张插图,图中妈妈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喝咖啡,她学着图中妈妈的神态,示范给我看。不过,理解表层的故事和心理对孩子来说没有问题,比如,鲍雷伊在听到电话中有一个小男孩问爸爸是否带他去吃披萨时的心理,孩子就能理解,爸爸妈妈离婚了,但鲍雷伊还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复婚,电话中“披萨小男孩”的出现让鲍雷伊的希望幻灭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开始感动我的是校工法兰德林先生对鲍雷伊的关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小男孩父母离异,跟妈妈过着贫困的生活,到了一个新的学校,还有人经常偷他的午餐,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法兰德林先生看似不经意的关心让小男孩倍感温暖,也让他信心大增。后来,图书馆馆员的关注也让鲍雷伊格外温暖。我们每个人心底其实都是渴望被人关注的,尤其是身处逆境的时候,一份小小的关注,带给我们的力量是巨大的。

随着情节的深入,让我感动终至落泪的是鲍雷伊对父母复合的期望和父母对复合的不同态度。爸爸虽然已渐渐淡出鲍雷伊的生活,但是一直不曾远去,因为他就藏在鲍雷伊的心里,在他的思念里。所以信和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爸爸的记忆,对这个被妈妈看作“永远长不大”的爸爸,鲍雷伊怀抱着极其复杂的感情,爱与恨并存,可爱总是为主。鲍雷伊的妈妈曾是一个边远小镇的女孩,由于贫困没有上大学,后来遇到开货车的鲍雷伊的爸爸就跟着他四处奔波,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女人的心常常是需要一个港湾的,需要安定和稳固,所以当有一天鲍雷伊降生,妈妈就厌倦了这种漂泊生活,而热爱卡车、热爱路上生活的爸爸还保持着原来的兴趣和爱好。而当妈妈忍受不了等待的寂寞和无奈时,他们的婚姻就走到了尽头。一段似乎很普通的感情故事,但是依然有动人的力量。

的确,“平实而感人”是我对这本书故事的理解,也是它最终非常感动我的原因。当抛弃各种复杂的技巧和华丽的辞藻依然能把故事讲述得感人至深,那才是最让人佩服的。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